智能變壓器技術改進和降低短路事故的措施
1. 技術改進措施
1.1 電磁計算。在保證性能指標、溫升限值的前提下,綜合考慮短路時的動態過程。從保證繞組穩定性出發,合理選擇撐條數、導線寬厚比及導線許用應力的控制值,在進行安匝平衡排列時根據額定分接和各級限分接情況整體優化,盡量減小不平衡安匝??紤]到作用在內繞組上的軸向內力約為外繞組的兩倍,因此盡可能使作用在內繞組上的軸向外力方向與軸向力的方向相反。
1.2 繞組結構方面。繞組是產生電動力又直接承受電動力的結構部件,要保證繞組在短路時的穩定性,就要針對其受力情況,使繞組在各個方向有牢固的支撐。具體做法如在內繞組內側設置硬絕緣筒,繞組外側設置外撐條,并保證外撐條可靠地壓在線段上。對單螺旋低壓繞組首末端均端平一匝以減少端部漏磁場畸變。對等效軸向電流大的低壓和調壓繞組,針對其相應的電動力,采取特殊措施固定繞組出頭,并在出頭位置和換位處采用適形的墊塊,以保證繞組穩定性。
1.3 器身結構方面。器身絕緣是電動力傳遞的中介,要保證在電動力作用下,各方向均有牢固的支撐和減小相關部件受力時的壓強。在設計時采用整體相套裝結構,內繞組硬絕緣簡與鐵心柱間用撐板撐緊,以保證內繞組上承受的壓應力均勻傳遞到鐵心柱上:合理布置壓釘位置和選擇壓釘數量,并設計副壓板,以減小壓釘作用到絕緣壓板上的壓強和壓板的剪切應力。
1.4 鐵心結構方面。軸向電動力Z終作用在鐵心框架結構上。如果鐵心固定框架出現局部結構失穩和變形,將導致繞組失穩而變形損壞。因此,設計鐵心各部分結構件時,強度要留有充分的裕度,各部件間盡量采用無間隙配合和互鎖結構,使變壓器器身成為一個堅固的整體。
1.5 工藝控制和工藝手段。對一些關鍵工序,如墊塊預處理、繞組繞制、繞組壓裝、相套裝、器身裝配時預壓力控制等方面,進行嚴格的工藝控制,以保證設計要求。
2.減少短路事故的措施
2.1優化選型要求。選型應選用能順利通過短路試驗的變壓器并合理確定變壓器的容量,合理選擇變壓器的短路阻抗。
2.2優化運行條件。要提高電力線路的絕緣水平,特別是提高變壓器出線一定距離的絕緣水平,同時提高線路安全走廊和安全距離要求的標準,降低近區故障影響和危害,包括重視電纜的安裝檢修質量(因電纜頭爆炸大多相當于母線短路);對重要變電站的中、低壓母線,考慮全封閉,以防小動物侵害;提高對開關質量的要求,防止發生拒分等。
2.3優化運行方式。確定運行方式要核算短路電流,并限制短路電流的危害。如采取裝備用電源自投裝置后開環運行,以減少短路時的電流和簡化保護配置;對故障率高的非重要出線,可考慮退出重合閘保護;提高速切保護性能,壓縮保護時間;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變壓器盡量不直接帶10kV的地區電力負荷等。
2.4提高運行管理水平。首先要防止誤操作而造成的短路沖擊;要加強變壓器的適時檢修和監測,及時發現變壓器的變形強度,保證變壓器的安全運行。
027-6337-2162
183-2704-7090